您当前的位置:贵阳强直医院 > 医院栏目 > 媒体报道 >

借政策东风 国产医疗器械有望破冰

来源:贵阳强直医院

  

  广州某医院门诊室外,醒目的“推销人员谢绝入内”的告示并没能阻止张云帆(化名)进入的脚步。推门而入后,他轻车熟路地向快要下班的主治医生推销起某国产医疗器械品牌的心电监护仪。

  作为一名国产医疗器械销售人员,张云帆对这次推销并不抱有多大希望:“国产医疗器械设备的毛利率只有百分之十几,销售人员每笔开单的提成只有3%。卖个国产医疗器械并没有传说中那么赚钱,基本算是没有什么利润,从企业到销售人员,都是如此。”让张云帆更沮丧的是,即便这一次推销成功,也不过是他从业三年以来成交的第四笔生意,“要是靠卖这个吃饭,我早就饿死了!”

  “GPS”垄断国内高端医疗器械

  作为一线销售人员,张云帆的遭遇折射出国产医疗器械的生产与销售现状。

  长期以来,通用电气、飞利浦、西门子三家跨国企业,垄断了国内CT、核磁共振、PET-CT等大型高端医疗设备市场的70%。因这三家企业的英语首字母为“GPS”,业内将此垄断格局称为“GPS神话”。

  凭借工业尖端优势、先发优势和科技创新,外资企业始终占领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品牌和营销的四重制高点。据中国医药(600056,股吧)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公布的《2014年上半年中国医疗器械贸易报告》显示,我国正在使用的高端医疗器械中,80%的CT、90%的超声波仪器、85%的检验仪器、90%的磁共振设备、90%的心电图机、80%的中高档监视仪、90%的高档生理记录仪是外国品牌。

  在GPS的三重夹击下,我国有近1.6万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艰难求生。

  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分析,基于2014年医疗器械市场总量的2760亿元计算,国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年平均收入仅在1700万元左右,多数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且技术水平偏低,主要针对局部地区的区域市场销售。

  核心技术缺失是国产医疗器械无法发声的原因之一。前瞻网医疗器械分析师李佩娟认为,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与国际跨国企业比,国内企业在产品研发投入上相差较远,研发投入超过企业营收10%的屈指可数。与此同时,外资医疗器械公司还在不断收购国内业绩优秀的同类公司。

  国产医疗器械只能在非接触性设备和其他低端领域努力征得一席之地。2014年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67.9亿美元,同比增长6.1%,但出口额达到上亿美元的产品,依然集中在按摩器具、医用导管、药棉等一次性耗材和中低端诊断治疗器械上。

  昂贵的进口医疗设备正是中国人看病贵的原因之一。

  今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考察贵阳联影医疗科技公司时表示,现在一些高端医疗设备,基层买不起、老百姓(603883,股吧)用不起。目前,进口医疗设备在我国的价格普遍比欧美日等原产国价格高50%-100%。“主要问题不在于生产厂家,大部分利润都消耗在了流通上。”

  据通用公司(GE)内部人士称,以一个普通的心血管支架为例,美国市场售价在200美元左右,而在中国,经过层层加价之后,到达医院的售价高达2万-3万元。

  “中国式招标”,价格虚高的根本

  广东省卫计委巡视员廖新波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在‘以药养医’的环境下,医院当然倾向选择高价的进口医疗耗品和卫生材料,因为利润空间大。”其中,医疗器械的回扣远高于药品。“医院在药品上能拿到约占售价20%的回扣,医疗器械则能拿到30%-40%的回扣。”张云帆佐证了这一说法。

  “进口设备价格虚高是政府的责任,医疗器械的定价是政府主导的。”廖新波将进口设备的昂贵之责归结于政府职能缺失。“如果器械像药品一样放开定价,国产设备的价格就上来了。同样的利润率下,国产医疗器械品牌不惧与进口医疗器械品牌竞争。而从招标环节来看,自由贸易下不应该有国产进口之分。目前的招标使本土品牌失去了本土市场,不得不转而出口。其实中国的很多设备是很好的,不仅能出口到第三世界国家,也能走进欧美市场,比如深圳迈瑞。”

  政府招标价恰恰是导致进口医疗器械价格虚高的根本。

  “目前的招标并没有充分运用市场经济的杠杆,比如,在设备不得加价超过20%的政策规定下,报价1000万的进口设备减去20%还有盈利空间,而报价300万的国产设备减去20%就没有生存空间了,怎么竞争?!目前的招标平台上,没有企业敢报低价或高价,因为会被淘汰。所有企业都向政府的定价靠拢,不存在真实的竞标,这就是所谓‘中国式招标’。”

  在廖新波看来,香港采购医疗器械的模式值得内地学习。“香港医院运营靠政府财政支出,政府招标的设备是给自己使用的,医院成本与政府支出息息相关,招标时自然越便宜越好;在内地,政府的招标是给‘别人’用的,价格越高,政府赚得越多。如果走香港模式,又会存在另一个问题:每个医院的需求不同,所以较好是医院自主招标。”

  中国人好面子同样适用于国内医院采购医疗器械时的心理状态。张云帆对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很多医院在提报采购计划的时候,旗帜鲜明地表示就是要买进口设备,国产设备连参加竞争的资格都没有:“公司每个月会给销售人员2000元的公关费用,我的这笔钱经常是花不出去的。”

  政策扶持下巨型蛋糕

  2013年下半年开始,中央层面的医改新政发布频率明显提高,细化政策逐步出台,国产医疗器械的生产亦在此列。

  2014年5月1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司委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启动第一批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遴选工作,有业内人士分析,此次遴选是国家卫生主管部门积极推进国产医疗设备发展与应用的一种表态。今年5月,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要发展中国高端医疗器械,提升中国品牌。报告称:逐渐摆脱高端医疗器械依赖进口的局面,是“中国制造2025”的应有之义。

  这无疑释放出积极的信号。

  迈瑞医疗首席投资官李文楣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政策切实成为商业机会需要时间,但从长远来看,国产医疗器械企业将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

  廖新波对此评价:“医改这么多年了,医疗器械领域还是没有突破。目前达不到进口水平的设备还是要进口,毕竟人命关天;对于达到进口水平的国产设备,要用政策引导厂家研发、推广,并在市场流通领域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

  相较于其他行业,医疗器械设备的生产有其特殊性。除了增加自主研发的能力,购买国外知识产权是一条见效快的发展道路。“不同于互联网企业的轻资本投入低、回报快,医疗属于长期的重资本投入,投入高、回报周期长,而且医疗器械的更替周期短。也许我们在闭门研究的时候,国外早已更新换代了。”廖新波提醒。

  旺盛的市场需求也是国产医疗器械需求新发展的机遇之一。据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调查统计,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规模,已经由2001年的179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700亿元,12年间增长了8.5倍。2014年,全年全国医疗器械销售规模约2556亿元,比上年度的2120亿元增长了436亿元,增长率为20.06%。

  并购潮背后的危机

  随着资本介入,外资品牌在国内医疗器械领域三家独大的状况正在发生变化。据统计,截至2014年9月15日,发生在A股市场的医疗器械相关领域并购案35起,占比接近医药并购总数的40%,并购整合使得企业收入和利润得到快速增长。

  “对于大多数并购事项主体来说,并购目的无非两个:对同类产品企业并购,主要目的在于扩大规模,更好地发挥规模市场效应;购在其他领域有优势的相对较小规模企业,拓宽自己的产品线”,李佩娟分析,“无论处于何种目的,医疗器械行业企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已经是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小型医疗企业来说,规模小意味着其研发能力受到限制,在无法发挥规模效应,研发创新力受到资金限制的情况下,对于具有较强研发能力或者在某一产品领域具有优势的小型医疗器械企业来说,被并购也许会是其较好的出路,而对于那些缺乏创新力的企业来说,终会被市场淘汰。”

  但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疗器械投资专业人士对这一现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认为:现在中国的投资界太火了,同类项目,相对来说,中国估值至少要比国外高2-3倍。中国创业者总体上是以技术为基础的,投资人追逐这些企业,一开始给一个很高的估值,然后投资进去,其实在某些情况下对企业的发展危害很大。

  深圳“互联网+”医疗走在前面

  2014年8月,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燃起了医药企业布局移动医疗的新热情。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整体规模为113.9亿元,其中移动医疗达到30.1亿元,占比26%。预计到2017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整体规模将达到365.3亿元,移动医疗将突破200亿元。

  在“互联网+” 医疗模式上,走得快的是美国。

  7月10日,第二届“reMED2015重构医疗生态”高峰论坛发布《reMED2015美国互联网医疗发展报告》。报告解读了美国互联网医疗发展状况,称“目前美国医院从线上到线下已全面介入数字医疗,全美至少有3家医院推出了线下数字医疗实体店,以帮助患者挑选数字医疗APP产品。”

  高峰论坛上,互联网医疗中国会还发布了《reMED2015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报告》(第二版)。《报告》认为,我国互联网医疗可有效补充传统医疗服务,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关系重构将成为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核心。提出了对未来我国互联网医疗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在线问诊导诊、远程医疗、医药电商、中国PBM模式、智能可穿戴及慢病管理、精准医疗和医疗大数据应用等重要垂直分支将迎来历史发展机遇。

  在国内,深圳是推行“互联网+” 医疗的先锋城市。

  成立于2004年的深圳前海玺康医疗公司日前推出万福康商业模式,此模式被概括为:平台凭借海量体检的大数据库与医院合作,给医院提供客户资源;医院则进入平台所属商城,选配合适的医疗器械—这也被看做国产医疗器械发展面临的巨大机遇。

  廖新波对“互联网+” 医疗模式十分乐观:“我们应该向美国学习,让‘互联网+’医疗改变人们去医院看病的习惯。互联网+家庭化 、互联网++社区化,互联网++可穿戴化设备……这些不仅方便患者就医,还能有效地节约医院的人力、物力和资本。”

  但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医院教授李玲对万福康商业模式持谨慎态度:“这些模式终能不能胜出,就看它符不符合规律。对于这种模式,说到底,做得越好,病人越少。它在前端把病都控制住了,当然有利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文章部分文字、图片、数据、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

如果您在生活中遇到健康方面的烦恼问题或者您的朋友和家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和贵阳强直专业医院取得联系。本院尊重保护患者个人隐私。

贵阳强直医院地址:贵阳市南明区油榨街281号(花鸟市场斜对面) 网址:http://www.chinatywt.com
贵阳强直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于一体的综合性医院...详细>>

预约成功患者名单

  • 张*华 鲁业东 预约成功
  • 杨*博 官献军 预约成功
  • 沈* 魏琳琳 预约成功
  • 黄*欣 朱红梅 预约成功
  • 陈*荣 罗才双 预约成功
  • 王* 李义康 预约成功
  • 何* 朱红梅 预约成功
  • 李*鹏 罗才双 预约成功
  • 万*山 邓焱明 预约成功
  • 徐** 官献军 预约成功
温馨提醒:由于来院患者较多,为保证服务质量,贵阳强直医院鲁业东/朱红梅每日限诊15人。请把握机会,以免延误病情!今日已预约:11人

    来院路线

贵阳强直医院地址:贵阳市南明区油榨街281号(花鸟市场斜对面)
服务电话:0851-85505541

在线问诊平台

点击关闭
网站首页 医院概况 医师团队 医师问答 在线客服 网上预约 来院路线
版权所有 贵阳强直医院 官方网站
贵阳强直医院地址:贵阳市南明区油榨街281号(花鸟市场斜对面) 服务热线:0851-85505541
注:贵阳强直医院全心全意为贵阳、六盘水、遵义、安顺、黔南、黔东南、黔西南、毕节、铜仁等贵州地区痛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