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了一份2014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宿迁市食药监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以来,宿迁市已收集上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713例。其中,有近一成不良事件都发生在家中,主要跟操作不当有关。那么,普通市民该如何规避这类风险呢?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到底是什么?
在很多人印象中,医疗器械好像是医院的事儿。其实不然,小到一个创可贴、医用棉签、退热贴、隐形眼镜,大到血压计、血糖检测仪、家用制氧机等,都统称为医疗器械。随着大众保健观念的提升,以前这些主要在医院使用的医疗器械也纷纷在小型化后进入寻常百姓家。
那么,出现不良事件是否意味着器械出问题了?
“这是误区。”市食药监局医疗器械监管处工作人员魏枫解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实际上指获准上市的、质量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主要由于产品的设计缺陷、已经注册审核的使用说明书不准确或不充分等原因造成的。”魏枫说,医生在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和患者个人发现可疑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均应及时向当地不良事件监测机构报告。
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按照“可疑即报”原则收集报告,只要有可疑,就必须得上报。
今年宿迁已接到713例医械事件报告
虽然宿迁食药监部门近两年没有接到省级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转来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但本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上报数量与上报质量呈现逐年提升态势。
在2013年全市上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596例,2014年上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1020例的基础上,今年以来已收集上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713例。在全国报告中,记者看到,不良事件报告中8.8%由于患者自己操作引起,13%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在家中,安全性引关注。
“在宿迁,目前还达不到这个数字,但家庭医疗器械的安全性确实值得引起关注。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有四五年时间了,前两年,家庭医疗器械还没有普及,如今家庭医疗器械越来越多,问题也就体现出来了。”魏枫说,因为人们对疾病预防和后期护理的重视,加上经济条件的允许,家庭医疗器械越来越多,分为家用治疗仪器、家用检测仪器和家用护理康复器具三大类。但很多患者自己不会操作,如果使用不当,不仅得不到预期效果,还会给身体造成伤害。
拔火罐忘了摘后背“拔”出水泡
在国家的这份报告中指出,在家庭生活中,常用的医疗器械,除了血压计,还包括了血糖仪、制氧机、拔罐器等,因为操作便捷,市民对于这些家庭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考虑得不是很多。
然而因为家庭医疗器械使用导致的事故,却频频见诸报端。《拔罐也有风险,宿迁女子被烧伤》《低血压测成高血压“带病”血压计险害命》等新闻报道让人担心不已。
文章部分文字、图片、数据、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